1. 主页 > 旅游点滴

蒲松龄的遭遇(蒲松龄人物素材)

蒲松龄的遭遇(蒲松龄人物素材)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蒲松龄的遭遇的一些知识点,和蒲松龄人物素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蒲松龄是那里人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民间故事整理者,他是浙江绍兴人。绍兴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蒲松龄以其整理和编写的《聊斋志异》而闻名于世,这是一部收集了各种民间传说、神怪故事和奇闻异事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蒲松龄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出生地绍兴也因此成为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

蒲松龄为什么会屡考不中

1、首先是官场黑暗,估计科举取士普遍偏重于出身背景和关系,没切实讲求真才实学。

2、其次,蒲松龄是个性格落拓不羁、不注重细节之人。那时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份组成。文章格式死板,就连字数都有规定。蒲松龄从小喜欢有感而发写文章,而不喜欢按八股文套路写文章。估计他参加前两次县政府的童子试要求不太严格,轻松地取得好成绩。

蒲松龄评价

1、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蒲松林(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3、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