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笛研究(玉屏四大箫笛世家)
其实玉屏箫笛研究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玉屏四大箫笛世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玉屏箫笛研究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玉屏箫跟洞箫区别
玉屏箫:直径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还要细,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常采用贵州玉屏产的黄色竹子制作,这种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时雕龙刻凤,一般用于自娱或作为工艺品。
洞箫:直径为2.2厘米左右,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有种改良洞箫,开前七后一八孔,音量比较大,转调比较方便),洞箫一般用于独奏。
舒厚槐玉屏箫怎么样
舒厚槐玉屏箫很好
39岁的舒厚槐17岁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泽松,开始了箫笛制作生涯,20余载专注,已经成长为当地有名的箫笛制作大师。
玉屏箫产于贵州省玉屏县,是箫中的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吹奏乐器和观赏收藏的工艺精品。
玉屏笛萧的特点是什么
雕刻工艺没得说,绝对好。一般采用贵州的水竹、紫竹制作,与江浙一带箫音色上有差别。有一种扁箫,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压扁的,声音细柔。目前,玉屏较有名的笛箫厂家有紫气山姚敦云、刘昆山、玉屏笛箫厂姚茂禄、箫笛世家姚茂芳等。我买的是姚敦云的,姚敦云的箫全是手工制作。
关于玉屏箫笛的介绍有哪些
玉屏箫笛也称"平箫玉笛",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据记载,其中的平箫系由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的郑维藩所创,玉笛则始创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箫玉笛往往被人们当作礼品赠送或收藏,与茅台酒等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有关玉屏箫的记载,首见于清乾隆《玉屏县志》:"平箫,邑人郑氏得之异传,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不减风笙。"关于玉箫笛的由来,在玉屏侗族群众中流传着这么两句话:"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据传,300年前,古时有位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远路云游到玉屏,爱此水秀山青,竹茂林丰,遂停留下来,并与当地一位姓郑的侗族才子结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怀,便寄兴丝竹。可是当地佳竹虽多,却无箫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从那以后,玉屏便有了箫的生产。玉屏笛,民间无轶事流传。但据世守其业的郑家及箫业同行述:郑家以本地水竹制笛子,不缠丝,不上漆,只打白腊,保留竹子本色。式样新颖别致,音色远胜南北各地所产竹笛,遂以家乡玉屏之"玉"为名,称"玉笛"。并依其父所著《和声鸣盛》中的"音律图说"理论,将箫笛配对,合称"平箫玉笛"。爱好音律的郑氏将制作箫笛的技艺视为传家宝,代代坚守其业,故郑氏箫笛在明万历年间便已名声在外,明清两代,玉屏箫笛都被皇室点为贡物,上奉朝庭。清代咸丰年间,郑氏传人因家境萧条而被迫卖箫糊口,由此开始专制平箫,挂牌出售。后因产品供不应求,始打破嫡传规训,向外招徒传艺,扩大生产规模。至抗日战争时期,玉屏箫笛的生产有了大的发展,仅城区就有箫笛店铺三十余家,从业者八十余人。明、清两朝,玉屏箫笛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在民间,人们往往以之寄托纯洁的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知音、朋友之间往往将它作为珍品互赠,而恋人、新婚夫妇之间,则将其作为爱情的信物和美好姻缘的象征。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据说就是取材于萧史弄玉吹箫引友凤的爱情神话故事。玉屏箫笛多以雌雄配对,吹奏起来,含蓄而隽委。雌雄并吹,恰似情人对唱,情趣盎然,故又有“神箫仙笛”之美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玉屏箫笛研究和玉屏四大箫笛世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