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戏介绍(温州南戏经典角色)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温州南戏介绍,以及温州南戏经典角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南戏发源地
1、浙江温州。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的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
2、南戏产生后,很快向南北流布,衍变为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四大声腔”,影响直达元明清乃至今天
四大南戏名词解释
1、四大南戏(荆拜刘杀)名词解释: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
2、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3、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
木偶戏白蛇传的特色细节介绍
1、精美木偶在演员的巧手操纵下,鲜活灵动,栩栩如生。
2、舞台上,制作精美的木偶在演员的巧手操纵下,鲜活灵动,栩栩如生。断桥相遇、水漫金山等经典片段一幕幕上演,现场高潮迭起,观众纷纷拍手叫好。经典的剧情、传统的提线木偶演绎方式,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舞美如梦如幻,使得整个作品意蕴丰富饱满,舞台效果更加恢弘大气。
3、“此次剧团共有30多个工作人员来到泉州,演员们平均年龄集中在30至40岁和40至50岁两个年龄层。”浙江省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林天利告诉记者,平阳提线木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泉州提线木偶在技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平阳提线木偶在创作时更多融入温州南拳和南戏元素。
4、据介绍,新编大型传统木偶剧《白蛇传》是在戏曲剧本《白蛇传》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主要讲述白蛇与许仙之间的旷世人妖之恋,故事从两人相遇、相知拆散、白蛇被压雷峰塔,最后两人终得厮守,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5、林天利告诉记者,浙江省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始建于1919年的“乐声社傀儡公班”,90多年来曾出访过欧洲、美洲、非洲及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剧团荣获国家级奖项30多个、省市级奖项300多个,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提线木偶剧团之一。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温州南戏介绍和温州南戏经典角色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