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新鲜事物

六尺巷文言文(六尺巷的历史典故)

六尺巷文言文(六尺巷的历史典故)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六尺巷文言文,以及六尺巷的历史典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六尺巷诗原文及译文

1、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2、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3、——《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清.张英

4、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

5、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6、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

7、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

8、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

9、老管家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叶秀才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10、张家管家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只有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1、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

12、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13、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

14、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六尺巷诗原文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六尺巷诗张达杨原唱六尺巷原文

1、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2、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3、——《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清.张英

4、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

5、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六尺巷文言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六尺巷的历史典故、六尺巷文言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