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资料(泰山石刻的历史意义)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泰山石刻资料,以及泰山石刻的历史意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泰山有哪些帝王的石刻
康熙帝“云峰”题壁和乾隆帝御制诗刻石。泰山又名岱山、岱宗、泰岳等,为五岳之一。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达到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雄伟壮观的泰山一直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更是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上的石刻全部讲解
1、斗母宫南有一“肤寸升云”石刻。
2、『“肤寸升云”语出《春秋公羊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耳。”赞誉泰山能兴云致雨,可见其神。阮福《肤寸而合解》:“所谓肤寸而合者,如云出山,散而不合,则不得雨。
3、今肤寸而合,如人以两手之四指平铺,先分两处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渐肖云合之状,合之甚易,故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古代的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四指等于肤寸,这里是形容在极小的空间内,泰山的冷气很快就化为云雾,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雨遍天下了。
4、之所以产生这个现象应该是因为小的区域性气候环境所致,一般雨后会有云雾产生,等太阳出来一般会云开雾散的!』
泰山12个著名石刻
泰山上碑刻星罗棋布,总共约有100多处,被称为“历史书法展览”。这些碑刻在历史、书法、方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为泰山胜地增辉添彩。在这些碑刻中,有2200多年历史的秦代碑刻。秦碑刻当时共有200多字,现在只残存了10个字。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经石峪石刻,原有2500多字,每个字大50厘米左右,总面积3000平方米,经过16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还存有1000多个字。此外,泰山著名的碑刻还有汉代的《衡方碑》和《张迁碑》,晋代的《孙夫人碑》,唐朝的摩崖石刻等。
文章分享结束,泰山石刻资料和泰山石刻的历史意义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