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组团玩乐

介休市的经历(介休历史文化)

介休市的经历(介休历史文化)

其实介休市的经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介休历史文化,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介休市的经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介休典故

1、介休是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

2、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境内有绵山风景区。

介子推舍生取义的历史

1、《吕氏春秋》载,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2、邻居解张为介子推鸣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之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3、晋文公便带领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无法寻找。

4、于是,晋文公下令,三面烧山,企图用此法将介子推逼出来。没料到山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

5、晋文公又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又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始终没有看见介子推出来。

6、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二人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7、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又命人将介子推葬之于绵山。

8、秦二世时,又将介子推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下令,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介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介休好顽的地方是绵山,这里山高林立,苍松翠柏,风景优美,特别是介子推寒食节的故事给人添加了更好的色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美景交相辉映。

关于介休市的经历,介休历史文化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